近年来,申请单位共有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留学归国人员22名。同时,引进了多名国内高水平研究人员。为了确保研究队伍的专业与年龄的合理化,每年从应届毕业的博士(博士后)中招聘2-3人,不断充实研究队伍。实验室建立了较为合理的运作机制,在促进人才流动的同时,努力保证实验室技术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实验室充分创造“公平、竞争、流动、开放”的科研氛围。努力提高科研软、硬件基础,跟踪相关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培养组织研究梯队,确保实验室的科研与实验水平与国际接轨并有所贡献。
1、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1)实验室将建立有效的人才合理流动与培养机制,每年选派2-4名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同领域最先进的高校与研究机构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
2)平均每年举办1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在世界范围内吸纳优秀科学家到中心工作、讲学与合作研究,不断优化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3)力争在建设期内,培养或引进1-2名国家级人才,培养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培养出1-2名在矿区地质与灾害超前探测与预警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4)建设期内培养研究生100名以上,其中博士生20名左右;建设期满时构建起一支由50名左右优秀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2、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
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实验室科研与实践优势,探索构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力培养矿区地质与灾害超前探测与预警领域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实验室平台全面支撑工程硕博士培养;积极筹划后续培养模式,力主实现产学研用的校企培养模式。
研究生全程参与实验室及共建单位科学技术课题,力争获取1项“挑战杯”系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委派5-8名优秀研究生出国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
面向企业需求,基于本科卓越工程师计划、硕士(工程硕士)定向培养、博士-博士后联合攻关等,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
3、稳定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措施
积极引进海内外知名学者或具有矿区地质与灾害超前探测与预警特长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国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不断推进知识创新,努力营造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激励奋发进取、敬业、奉献的精神,实行人才吸引、稳定人才的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
1)利用学科建设经费引进海外知名教授担任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
2)加大力度引进学术带头人,并给予特殊待遇。学校已制定出台了"中国矿业大学高端人才计划实施办法",为吸引国内外各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加大力度从海外引进青年学术骨干,对科研骨干给予人力、物力、经费的特殊支持;
4)实验室将制定有关激励办法,创新性的改善管理运行机制;并对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