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状况,学生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文化经济学院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党支部、学工办、优秀学生的力量,齐抓共管力争把每项学生工作落在实处,切实做到服务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为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个性化成才,树立优秀典型,文化经济学院在常规的评优评先基础上,针对在学科竞赛、创业、体育竞技、文娱活动、社会服务、影视表演等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专设“竞赛之星”、“创业之星”、“体育之星”、“文娱之星”、“服务之星”、“影视之星”6个特别奖项给予表彰,每年一评。
为了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文化经济学院召开了多次专项会议,研究探讨了“五困生”的专项帮扶办法。对“经济特困”学生进行帮扶,具体措施有以下四条:成立“文化经济学院爱心基金”,“爱心基金”主要来源为师生捐款、校友捐赠等,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从基金中借取款项,但工作以后须归还到基金库中;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料库,提供勤工助学和兼职岗位,本学期共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人次;积极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使他们争取自食其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申报奖助学金,减轻家庭困难,完成学业。文化经济学院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学习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困难、行为失范的同学采用“一对一”结对的方式进行帮扶,要求每月召开“五困生”专项汇报沙龙,交流与学习帮扶经验,探讨工作方法,并把帮扶“五困生”的业绩作为党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党员同志下到学生工作一线,真正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文化经济学院还成立行为失范学生志愿者队伍,组织行为失范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在服务中培养责任意识。规定学生要取消处分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社会服务,通过主动贡献来纠偏纠错。
文化经济学院一直倡导“个性化”学生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方案,学生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规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多方面、立体的评价每个学生个体,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成长成才。(通讯员马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