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
1927年6月,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省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请求下,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委任徐谦、顾孟余、薛笃弼、凌勉之、李静禅等5人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筹委会委员。经过多次磋商,河南省政府决定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1922年11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名为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
1927年7月,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宣告成立。后经河南省政府议会通过,将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学校设文科、理科、农科和法科四个科,先由邹秉文任农科主任,后郝象吾任农科主任。农科下设农艺系和森林系,学制4年,农艺系主任由郝象吾兼任,万晋任森林系主任。农科校址位于开封南关的繁塔寺二程夫子祠。前河南农业专门学校农场改为河南中山大学农场。

1930 省立河南大学农学院
1930年8月,河南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决定,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呈民国河南省政府核示。9月份河南省第三届议会议决,批准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
改名为河南大学后,学校将文科、理科、农科、法科和医科分别改为5个学院,其中农科改为农学院。农学院下设农艺系、森林系、园艺系和畜牧学系,并有农事试验场、农业推广部等附属单位,后取消森林系。郝象吾教授出任河南大学农学院第一任院长,农艺系主任为陈显国,森林系主任为万晋,园艺系主任为王陵南,1932年后许振英任畜牧学系主任。
农学院院部设在开封繁塔寺。改科为院之前,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于1930年并入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改科为院之后,该址作为河南大学第二院。这时,农学院的三、四年级学生迁往第二院上课,一、二年级暂在城内校本部上课。

1942 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
1949年5月,为恢复和发展河南的文化教育,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中共河南省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河南大学,并任命河南省政府主席吴芝圃为河南大学校长。1949年7月,河南省政府派专人赴苏州,联系迎接师生返回开封。在刘伯承、陈毅、韦国清等军政首长的亲切关怀下,苏州、南京、徐州等地人民政府积极调配车辆和渡船,组织人力保证供给,使农学院师生员工顺利返回开封。
1950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派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刘潇然兼任农学院院长,吴绍奎为副院长,同时兼任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负责农学院的恢复与重建。到4月份新的农学院组建完成,学院下设院长办公室和农学、森林两个系,办公室下设教务、注册和总务3个股,农学系下设农业和农业生物两个教研室,林学系下设林业教研室。全院共有教职工46人,学生10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