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校史

农大校史

校史沿革

1902-1912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8-18
点击次数:

1902河南大学堂

1902年3月7日,河南巡抚锡良和学政林开暮具折上奏清廷,奏折主要内容为奏报河南大学堂的筹办情形。该奏折于3月25日接到慈禧和光绪的一批上谕:“着即督饬认真办理,仍随时考察,务收实效”。至此,河南筹建大学堂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河南大学堂获准筹建后,校址选在省城开封西北前营门的原游击署衙门旧址,初建时校舍规模不足百间。额定学生二百人,面向省内外考录,土籍、客籍兼收。1902年6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招考学生,1902年7月6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二日)开学。至此,河南大学堂成为河南第一所官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也是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

1903河南高等学堂

河南大学堂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名额250人,年经费银2.84万两。裁总办、总教习等职,专责监督一人办理。

12月,总办布政使延祉离职,总办胡翔林改任河南商务农工总局总办,监督徐仁录继续在任。

当年,学生王绍曾赴京师参加科举殿试得中癸卯(1903年)恩正并科进士。

1912河南高等学堂

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学制系统,史称壬子学制。当年10月份公布的《大学令》第二十条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因为由河南高等学堂演变而来的河南高等学校属于大学预科性质,河南这所开办最早、层次最高的学校面临废弃的处境。面对这一局面,时任河南高等学校校长的时经训根据河南省情和民生、发展的需要,向河南提学司请示,提议设法“变通”改办。其理由是:“查专门学业农工商并重,而设学之初应就地方情形审择所宜。还提出了具体的“改办”措施:“现拟就本校改设农业专门学校,以旧有之高等第一类、第三类学生暂附属于农业专门学校,至民国二年终两类毕业为止。而以所有附属之甲乙丙丁四级中学生仍用高等学校旧款,改为省立中学校。”

1912年11月3日,时经训的提议获得河南提学使陈善同和河南都督张镇芳的支持,并由张镇芳以“陆军上将衔河南都督”的名义具文咨请民国教育部查照立案。11月15日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一、司长林一等共同签署公文,咨覆河南都督:“高等学校改办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安置旧有各生办法,应准立案。”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由此肇始。

下一篇:191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