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英德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和英德市卫生健康局的通知号召,积极投身“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以“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11月18日,我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海报、宣传小册子展示等多种媒体方式向群众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

11月19日晚上,药学部在行政楼五楼大会议室开展了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约200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班上范世锦主管药师对抗微生物药物定义、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严峻性、如何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享,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再次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和做好耐药防控的水平。



11月20日上午,药学部林新云副主任药师带领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英德市人民医院工作站药师志愿者,在龙山公园深入开展了“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义诊宣传活动,资深药师将专业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让社区居民明白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带来的危害以及我们该怎么做、我们不该怎么做。





来自药学部的临床药师们坐诊活动现场,为市民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对公众常见的一些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知识进行了答疑。


11月20日下午和11月21日上午,PSM英德市人民医院工作站药师志愿者在门诊大厅和各临床科室继续开展宣传活动,发放资料,扩大公众知晓率。




本次系列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小册子300余份,参与咨询100余人,活动通过媒体公众号播放主题宣传视频,张贴抗微生物药物的科普宣传海报,派发自制的宣传小册等方式,向前来咨询的市民科普了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如何正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等知识,切实提高患者对微生物耐药危害的认识,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好评。
科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遏制抗微生物耐药是医师药师的职业要求,做好公众宣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通过本次系列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纠正公众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误区,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如何保护抗微生物药物?来了解一下!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抗细菌药物:包括抑制或杀灭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菌的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表或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如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等,临床上治疗病毒感染,如齐多夫定、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干扰素等。
◆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奎宁、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氯喹等。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对曾经有效治疗的抗微生物药物不再敏感的一种现象。多种因素加快了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威胁,包括在人类、牲畜和农业实践中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物,以及难以获得清洁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设施。世卫组织警告,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增加,最终将导致更高的微生物耐药率,从而影响到大流行期间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下降,使感染性疾病难以或无法治愈,并使疾病传播、重症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遵医嘱:遵守医师开具的处方,即使病情好转,也请按照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药物,避免微生物耐药。
◆爱卫生:勤洗手,保持卫生,通过预防感染来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最有效抑制感染风险的方法之一。
◆不随意购买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要凭医师处方购买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