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英德人医儿科应用于临床以来,已经收治多起被花生米、葵花籽等坚果类食物卡到支气管的患儿。12月15日,又一患儿在英德人医取出了卡在支气管的花生米。
医生提醒:带娃责任重大,喂食坚果需谨慎。



寒冬腊月,在石牯塘镇一个普通的农家里,一对可爱的孩童,围在爷爷奶奶身边绕膝欢笑,他们时而奔跑,时而打闹,老人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慈祥温暖的表情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弥漫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虽然儿子、儿媳都务工不在身旁,但是留下的这对孙子,让整个家庭充满着幸福和希望。奶奶布满皱纹的双手,轻轻地剥开一个又一个花生米,花生米爆开时,清脆的声音引得一岁半的小孙子咯咯咯地大笑,小孙子边跑边享受着花生米的美味,突然,他一不小心就摔了个跟斗,爷爷奶奶急忙跑过去,发现小孙子哭闹不止,并出现呛咳、气喘等症状。于是便抱至当地卫生院就诊,医生听诊发现,患儿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右肺可听得到喘鸣音,建议家属将患儿尽快转到市人民医院治疗。12月14日,患儿送达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当即给患儿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右主支气管有异物存在”可能。

医生与患儿家属充分讨论后,由于情况紧急,家属同意手术取异物,挽救患儿生命。患儿经过了一晚的禁食准备,医生、护士也连夜充分准备手术器械用品相关物资,次日清晨便护送患儿至内镜中心实施“儿童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12月15日,在医院儿科、内镜中心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为患儿成功取出1.5cm*1cm大(指甲盖大小)的花生米。设想着一岁多小孩的气管直径,再看看被取出的硕大的花生米,以及面色逐渐红润,呼吸逐渐平稳的孩子,家属连连向医护人员表达谢意。12月19日,医生对手术后的患儿进行第二次检查,显示异物已经完全取出、无残留,原气管里的包裹异物的肉芽组织已有吸收,患儿得以康复出院。

医生提醒:春节将至,又是一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坚果类:例如花生、瓜子、核桃等是必不可少的应节食品,但是因为儿童咀嚼能力弱,这些较为坚硬的食品难以嚼碎,由于会厌软骨的敏感性差,喉的防御反射功能不健全,在吃此类食品时,如果发生惊吓,哭闹,都有可能把没有咀嚼碎的食物吸入气管。所以到他人家做客时不应随意喂食此类食物给儿童。家长们也不应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小孩肯定不会发生这类事件,年轻的家长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普及一些新的育儿知识,共同把新生代培育好。
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应用于临床,每月约有20例患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而许多慢性咳嗽、喘息等患者都找到了病因所在。该项技术的引进,结束患儿须辗转广州救治的历史,为减轻患儿的痛苦,赢得救治时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英德市其他医疗机构尚无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如果怀疑孩子有误吸的可能,救命要紧,请第一时间到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