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幼儿、儿童
也如同成人一样
身体的各器官、各系统同样有可能罹患外科疾病
小儿疾病较成人而言
甚至更加来得急、变化快、风险大
英德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的成立
是英德社会发展较快百姓医疗需求不断提升的时期
为不断满足全市20多万婴、幼、儿童的医疗需求
守护更多患儿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英德市人民医院在2017年2月13日
克服困难 应需而生 成立了【小儿外科】
迎难而上默默耕耘--填补英德县域学科空白
就目前我国小儿外科设置情况来看,大多开设在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但根据患儿病情急、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由综合医院开设小儿外科,更加有效地应用了多学科联合救治的优势,在控制小儿外科疾病的致死率、死残率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和更好的保障。
由于英德市人口基数大,县域面积广,罹患外科疾病的患儿就医困难,一些获得性外科疾病和先天性外科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导致死亡或残疾的情形屡屡发生,令人痛惜。
英德市人民医院在创建“三甲医院”进程中,不断加大专科人才培养、基础建设、设备配置,进一步促进了各专科的建设。
2017年至2019年间,医院克服种种困难,首先成立了小儿外科,设置独立的护理单元,在引进烧伤专业高级人才后,医院将小儿外科、烧伤专业组整合,成为如今的小儿外科+烧伤科(普外三区)。小儿外科+烧伤科由陈志权副主任医师、陈明衡副主任医师,以及罗木生、杨藤兴、谢金甫主治医师等一批年轻且经验丰富的医疗人才组成,至今已有七年科龄,已成为英德和周边县市群众熟知的“老牌”小儿外科。
目前,小儿外科+烧伤科以小儿普通外科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和B超引导下开展的手术为主,治疗小儿突发普通创伤、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精索鞘膜积液、肠套叠复位、阑尾切除等疾病,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烧烫伤、压疮和慢性创面治疗。并积极配合神经外科、五官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相应专科,针对性开展小儿外科疾病的多学科联合救治和科研项目。为挽救英德和周边县市小患者的生命和守护健康、为英德市巩固“大病不出县”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精益求精 守护生命--成功救治腰腹部贯穿幼童
2022年10月31日,家住西牛镇的1岁10个月的幼女小鱼,不慎从自己家三楼屋顶跌落于地面“角铁”上,“角铁”穿过小孩腰腹部,情况危急,创伤中心MDT团队紧急会诊统一意见立即由小儿外科实施手术,并得到患儿家属的充分信任,由陈志权副主任医师主刀,陈明衡副主任医师一助、罗木生主治医师二助实施手术,为患儿取出长达44CM并带有2根1CM铁钉的“角铁”,经过重症医学科的全力配合顺利转入小儿外科病区住院治疗。(往期公众号文章:成长有痛,且因有您!一岁十个月宝宝高空坠落于建筑“角铁”贯穿腰腹部--英德市人民医院多学科配合成功抢救、消防大队保障到位)
陈志权副主任医师主刀,为患儿取出带有铁钉的44cm建筑角铁
小儿外科在相关科室的协助下,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并经过精心治疗,使患儿闯过了“急诊手术关”、“抗感染治疗关”,后期加强回访力度,对家庭护理进行指导,目前患儿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家长已有准备安排上幼儿园。
回访患儿已完全康复将上幼儿园



学无止境再攀高峻--开展多项的新技术、新项目
目前,英德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已开展并转化为常规诊疗项目清远市新技术研究课题有《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加穿刺抽液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研究》《B超引导下温生理盐水灌肠肠套叠复位术的临床应用》。
并进一步开展的清远市科技项目《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观察》,目前技术成熟,开展顺利,拟在今年结题。
2022年《湿润烧伤膏通过调节创面微生物环境促进慢性压力性创面愈合研究》获得清远带资金立项并有序开展。
编后语
目前,英德市人民医院十年磨一剑,已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这与多年来的人才引培、基础建设、专科发展、设备配置,以及多学科综合救治能力的内涵提升分不开。小儿外科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填补了英德市的学科空白,为英德20多万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