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平安过冬!取暖保暖须谨防身边的“隐形杀手”--普外三区【冬季烫伤防治知识专刊】

发布日期:2023-12-08 点击:

进入冬季以来,英德市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的患者不断增加,多数是因为热液及不正确使用电热器而导致的烫伤,其中少儿烫伤案例占比大,应引起社会性关注,避免出现令人痛惜的后果。

精诚团结德技为先

关爱少儿服务百姓

普外三区(烧伤、小儿外科)

连日来 气温持续下降

家庭生活中

热水、热汤、热油、热饭、热菜

以及电热毯、暖手宝、热水袋等各种取暖器

这些冬季生活中的必备品

操作不当或者一不小心就成为烫伤“隐形杀手”

更加让人头痛的是——

宝宝的洗澡水使用过程中

宝爸宝妈们虽然慎之又慎

但还是会一不留神酿成遗憾

同时

成年人在使用电暖炉、热水袋、甚至电热毯时

也时有发生意外烫伤

更有“泼水成冰” 游戏烫伤的也大有人在

值得重视的是

按照数据显示各种烫伤病例中

未成年人烫伤占比大、病情重、恢复慢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预防和及时救治——

冬季·烫伤防治知识知多D

什么是烫伤?医学上如何定义?

烧伤专业副主任医师 普外三区主任助理 陈明衡

_

烫伤是指接触无火焰的高温物质后,皮肤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损伤。常见的引起烫伤的物质有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钢水)、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气等。最容易让我们忽视的是“低温烫伤”——皮肤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一般指45℃至50℃的热源)造成的渐进性皮肤损伤。

烫伤送医前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发生烫伤后正确处理十分重要。早期进行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损害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下基础。烫伤处理原则“去除病因,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及时送医”。

烫伤:冲、脱、泡、盖、送

烫伤后立刻将患处置于流动自来水中冲洗或者浸泡在冷水中,直至患处疼痛减轻为止,不可将冰块直接置于患处,以防皮肤组织受伤。

脱去患处的衣物,切记不可直接硬脱,应用冷水浇在患处将患处的温度降低后再慢慢脱去衣物,或使用剪刀剪去患处衣物。

患处继续浸泡在冷水中至少30分钟,以减轻疼痛。大面积烫伤或者年龄较小的患者不可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渡而造成休克。出现意识不清者,应停止浸泡,立即送医。

对患处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若无纱布,可用干净的床单、衣布覆盖于患处,切记勿弄破水疱。

当做好一系列的紧急处理后应及时送医治疗。

生活中预防烫伤应注意哪些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烫伤隐患?

常见烫伤隐患包括(热水(汤)、热油、热粥、不正确的使用电热水器、做饭时产生的热蒸汽以及热水袋和电暖宝)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烫伤?

小儿烫伤预防:

由于小儿的皮肤比较娇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烫伤后的损伤程度往往比成人的大,又由于小儿不善于表达,所以再烫伤后可能会因发现不及时而导致二次烫伤,增加烫伤的严重程度。伤口较深者可能会留下终身不褪的疤痕,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则可能会导致残疾及死亡。因此,家长一定要留意日常生活中容易导致烫伤的因素,做好防烫伤预防。

1. 让孩子远离制热源,将热水、热汤、热粥放到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

2. 热水瓶、电饭锅、热水壶、热汤锅和装有热水的水杯等要定点放置,位置应远离小孩子的活动区域和伸手够不到的地方。

3. 家里的电源线、电插板及插座应用隐形保护套保护,以防孩子插电及啃食。

4. 桌子不可铺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导致热液侧翻而烫伤。

5. 冬天不应予孩子使用热水袋及电暖宝,必要时使用暖气保暖。

6. 饭前大人端热菜、热汤要远离孩子或者告知孩子不可靠近自己。

7. 抽烟、喝热水、热汤时不抱宝宝。为宝宝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调节在38℃左右。

8. 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教育孩子认识火、热、电等可能带来的危害。

老人烫伤预防:

由于老人的感知觉能力退化,导致老人对热、冷的敏感度下降。因此,冬天不提倡老人用热水袋、电暖宝及电热毯等,必要时使用暖气取暖。做饭时提倡使用便捷的隔热手套,戴帽子口罩。煤气、电器用后及时关闭,每日做饭检查是否漏电、漏煤气,确认安全后再使用。

烫伤救治团队及救治指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