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龄手术不再是“禁区”。
日前,英德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93岁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已康复出院,家属送上锦旗,感谢普外一区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




据了解,93岁的李大爷(化名)因腹胀、排便困难5月余,来到英德市人民医院普外一区就诊,确诊为升结肠癌并肠梗阻。入院时患者家属考虑李大爷年龄大,手术风险高,要求保守治疗,但患者病情并未见好转。
普外一区主任吴继营组织医院MDT团队对患者病情开展多学科病例讨论,经MDT团队病情评估,认为患者符合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意后,在普外一区、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同时普外一区秉承快速康复的术后康复理念,在陈繁花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精心护理下,李大爷很快就能下床活动,不久就康复出院。
①
【高龄患者手术的三大难关】
吴继营介绍,高龄患者往往存在三大难关:
一是体质衰退,心肺功能减退,手术耐受性差;
二是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手术、麻醉风险大大增加;
三是术后恢复慢,易发生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微创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医院的MDT多学科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加速康复外科深入实施,使得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更加安全可控,手术年龄“上限”一再被打破,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禁区”。
普外一区医疗团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凭借微创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高龄、超高龄患者实施精准手术治疗,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既减轻患者病痛,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黎鹏医师介绍,肠梗阻一般是由其他疾病引发,如果患者延误治疗,不仅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等情况的发生,甚至还可危及到患者生命。
②
【 科普知多D:】
胃肠道肿瘤您还需要知道这些
1.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表现
早期消化道肿瘤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症状不明显。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吞咽梗阻感、腹痛、腹胀、大便性状改变、黑便、便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疲惫、气短等,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
2.预防胃肠道肿瘤早期筛查是关键
胃肠镜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最佳筛查手段,可以精准发现病变部位,直接处理或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胃肠镜可观察部位包括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是最重要、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手段,在消化道早癌筛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哪些人更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
►食管癌筛查人群:年龄超过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
①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②有上消化道症状;
③有食管癌家族史;④既往诊断有食管癌癌前病变;
⑤存有饮酒吸烟习惯。
►胃癌筛查人群:
年龄大于40岁,并与下述任一项吻合: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息肉、溃疡病变等胃部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⑤存有嗜好吸烟饮酒、喜欢进食腌制食物、高盐饮食等胃癌潜在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符合下列任一条者:
①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②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③若直系家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的,需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4.胃肠镜检查是每年都要做吗?
对于胃肠道健康的人群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做胃肠镜检查,若结果无异常,则建议3至5年复查;对于有家族性息肉病或者非遗传性息肉病的大肠息肉病的大肠息肉患者、甚至是胃肠道肿瘤术后的患者,至少需要每年复查胃肠镜检查;对于有阑尾炎、进行过胆囊切除病史的患者,也更加需要多关注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