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筛查子项目(英德站)启动仪式在英德市人民医院举行。英德市副市长李巧玲出席会议并讲话,英德市卫健局局长王维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吴小剑等有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英德市医共体总医院院长、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凡宇主持启动仪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和造成社会负担的重点恶性肿瘤之一。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筛查子项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牵头实施,该项目以“早预防一早发现一早治疗一早康复-追踪随访”为中轴线,通过大便潜血试验普筛。
据悉,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筛查子项目(英德站)启动后,将在英德开展1000例(首期)免费筛查,惠及英德百姓。
李巧玲强调,中山六院在结直肠癌筛查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英德市人民医院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卫健部门要把握契机,搭建沟通桥梁,与中山六院在各方面开展交流学习,特别是带动提升镇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水平;要做好筛查统筹,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点人群、重点区域,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达到一个好的示范效果。希望中山六院能继续关注英德市卫生健康事业,为英德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王维东表示,将以项目启动为契机,把英德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广大市民群众的健康素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项目筛查、科普宣传,促进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提升市基层医疗单位对肿瘤筛查以及慢病管理的能力。英德市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紧跟步伐,压实工作责任,从宣传普筛着手,全面推广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同时增强群众的肿瘤防治意识,逐步将“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吴小剑表示,结直肠癌是高发肿瘤,从腺瘤和息肉以及其他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需要约10年左右的时间,为早期的筛查和干预留下了较长的窗口期。中山六院作为项目的牵头单位,希望通过精准筛查、早期干预,降低肠癌的发生率,把肿瘤消灭在上游的初始端。以项目启动为切入点,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筛查队伍,进一步提高县域医共体对肿瘤筛查、诊疗水平。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肿瘤防治意识,实现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启动仪式结束后,开展学术讲座。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何晓生教授、刘炫辉博士分别做了《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处理》《县域医共体下结直肠癌精准筛查的应用与推广》主题授课,对结直肠癌筛查、直肠癌治疗规范等进行了培训讲解,助力提升基层结直肠癌症规范化诊疗水平、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精彩的授课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专家团队、英德市医共体成员单位、英德市人民医院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参加启动仪式和学术讲座。
温馨提示:本项目启动正在推进中,具体开展日期请广大市民朋友留意医院通知。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筛查子项目牵头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专家团队
吴小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胃肠肛门外科学部主任。
➤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所长;
➤国家“863”计划 首席科学家;
➤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ARGO结直肠癌项目负责人;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主编;
➤PNAS 2018/2024、Adv Sci 2021、Nat Comm 2021、Lancet Gastroenterol 2022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何晓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科主任。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癌症早诊早筛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主要执笔者;
➤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学杂志副主编。
刘炫辉
刘炫辉,主治医师,外科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为结直肠肿瘤早筛及复发监测方向;
➤近五年来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7篇,国际会议摘要5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3篇,公开发明专利1项;
➤参与《Notes on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及《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学》撰写;
➤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ARGO计划结直肠癌项目团队成员;
➤主持及参与国自然、广东省自然及广州市重点研发等多个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