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赢在起跑线!新生儿科回访纪实--这句“护士节”祝福,缘起七年前的精心呵护

发布日期:2024-05-27 点击:

父母的爱在她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

如同七年来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回访一样,今年已满七岁的小萝莉,每一年都总会在父母的引导和陪同下,利用一些特殊的纪念日,为当年精心呵护她成长的医务人员送去满满的祝福,七年从未间断。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容易收获幸福。

七年前

小萝莉出生体重仅0.75公斤

(新生女婴平均出生体重是3.26+-0.4公斤)

身长接近矿泉水瓶

医学上按体重界定为

超低体重新生儿

经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抢救成功

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后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

小萝莉得以转院至广州三甲医院

继续接受眼底治疗

七年后

体重已达25公斤

身高120CM的小萝莉

已成为一名健康活泼、能歌善舞的小学生

生命|赢在起跑线

{ 2017--2024的成长与蜕变 }

小萝莉出院时

体重已从出生时的0.75公斤增重到2.2公斤

是出生时的4倍

她吸奶顺畅

呼吸、哭声有力

生命力显得更加顽强

但是

离开专业的医护

出院居家护理过程中

父母将面临着照护新生命的艰巨任务……

七年前来的往事

浮现在眼前——

近日,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对小萝莉进行了家庭回访。

据小萝莉的父亲向哥介绍,孩子出院时,体重虽然长到了2公斤多,但是比起同月龄的新生儿,仍是娇小一些。

孩子的日常护理,成为他们夫妻两人需要攻克的“难题”,通常会在喂奶、洗澡、保暖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状况”,特别是孩子容易呛奶,手忙脚乱的时候,极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新生儿窒息。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立即向医生护士求助,得到及时指导和处理。

向哥介绍说,这七年里,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除了日常电话或微信指导新生儿的护理,还上门进行回访,现场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急救知识、日常营养指导等等。七年来,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成了他们夫妇俩护理新生儿的坚强后盾。

回忆起女儿的成长,孩子父母满眼的慈爱和坚定。这对乐观豁达的夫妻,在言谈举止中体现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疗的敬重。

在这场为时七年的“马拉松”赛道上,他们心爱的女儿在2岁时,各项健康指标完全“追赶”上同龄孩子,体重、身高、身体协调性、语言能力等等,都与同龄孩子实现“无差别化”。他们夫妻俩真诚善良,吃苦耐劳,在养育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生命的可贵,对医院和医务人员充满了感恩。

如今七岁的小萝莉,身高和体重以及其他指标,均为同龄儿童健康标准。也许是因为她活泼好动、父母也注重培养她动手能力的原因,她的体格反而比同龄孩子显得更加壮实。

● “全国巾帼文明岗”新生儿科简介

近年来

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成功救治“超低体重早产儿”

共53例

其中最小胎龄为26+周

最小出生体重为0.75公斤

刘志娟主任:医院在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医疗环境方面的投入,是成功救治低体重早产儿的坚实基础。

何丽虹护长: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重视家长的心理建设,鼓励和帮助他们渡过低体重早产儿初期救治是关键。

近十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在医院党政班子重视和支持下,成功创建三甲医院的征途上,这支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娘子军”,与全院各科室并驾齐驱,共同进步,医护团队团结协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不断创新,挽救过众多极低体重、低体重在内的新生儿宝宝生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和力量,为英德市120多万人口的县域提供了新生儿救治的有力医疗保障。

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在2006年实行普儿区、新生儿区分区管理,新生儿病区设置封闭层流病房,为新生儿学科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英德市人民医院启动了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加大了各专科人力物力的投入。新生儿科乘势而上,紧抓医院创建”三甲“的机遇,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专科技术基础,在成立新生儿科及新生儿专科门诊后,新生儿科还先后开展了外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脐静脉置管术及PICC穿刺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纤支镜等技术。不断填补英德县域技术空白,为大实现”病不出县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院对新生儿科的建设不断强基创优,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工作模式,为专科医护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邀请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柳国胜主任医师进行多点执业,定期带教,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专科技术理论指导,还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黄慧根、黄蝶卿、徐凤琴、王箭、黄美凌、王小霞等来现场指导,使新生儿科的技术水平,不断向省级三甲医院同质化目标迈进。

新生儿科从2010年一个拥有20张床位、3名医生、12名护士的病区,不断壮大到如今拥有开放床位32张(包括8个重症抢救单元),拥有护人员36人,医生6人,护士30人,医生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称职称2人的独立专科。近3年平均年收治病人1323人次,担负起英德县域新新生儿的救治、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

十年如一日的磨砺,功夫不负有心人。

医疗方面:新生儿科目前已拥有20余项自己的专科品牌技术:新生儿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极早产儿、超早产儿综合管理;无创、常频、高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经脐和周围中心动、静脉插管;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亚低温治疗;胃肠道外全静脉营养;抚触疗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筛查;床边头颅B超和心脏彩超;床边X线检查;床边心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速微量血气、血糖、电解质、心、肝、肾功能监测;无创多功能监测;新生儿出院后随访;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及康复等。

护理方面:以下护理技术凸显了新生儿科护理特色。1.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2.超低出生体重儿精细化护理;3.吞咽功能训练;4.新生儿PICC置管;5.新生儿延续性护理(家庭访视);6.新生儿换血护理;7.新生儿动静脉置管术;8.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等。

随着医院创建“三甲”成功,新生儿科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挽救新生儿生命,使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减轻经济负担,减少舟车劳顿之苦,为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愿每一个生命

都赢在起跑线!

新生儿急救和咨询电话:120、

0763-2223019,181259975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