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追梦求学;沧桑巨变,见证发展;留学南大,携手同行。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大学来华留学事业在党的伟大旗帜指引下稳步前行,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共计有来自120多个国家4000余名国际学生来到南昌大学学习。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中国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给予了他们更加广阔的平台,“知华、友华、爱华”更加成为他们的认同和初心,让我们聆听一下国际学生眼中的中国这十年。
我在中国已经度过了八年时光,2017年,我从浙江来到南昌大学攻读博士,那个时候恰逢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我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盛况。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们的热盼中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后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望中国进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可谓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全心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着实令我敬佩。我相信,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上提出来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必将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先进制造学院2017级印度尼西亚籍博士生 李照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意义深刻的大事。2013年,我作为一名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这些年,我见证着崛起的中国以惊人的力量向世界舞台中央迈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国进入新时代,身为留学生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十年间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历史性飞跃发展。在这十年间,我看到了青藏高原珠峰一个个攀登的脚步,看到了潜进深海、探向深地、飞入蓝天、迈进宇宙的一个个渺小而伟大的身影,是探索、追求、创新的中国精神;在这十年间,我看到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建造之快,看到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奔驰,这是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在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说:“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虽不是一名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但我为我能够在这个腾飞的国家中学习,感到无比的荣幸与感恩。
——第二临床学院2019级印度籍硕士生 胡迪
八年前,我从约旦来到中国求学,来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来了中国之后,我深深地爱上了在中国的生活,尤其是南昌的生活,这八年我看到了南昌这座城市非常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我观看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幕会现场直播盛况,回忆起自己刚来中国时的难忘经历。听完两个小时的开幕会,我感到非常振奋和感动。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以及中国人的待人处事,言而有信,坚韧挺拔的大国姿态,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学习。我要珍惜接下来在中国的留学时光,努力做好研究,力争毕业后成为一名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医生,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希望更多的约旦人可以到中国来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第一临床学院2020级约旦籍硕士生 李娜
我在中国呆了三年,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我也很少去其他城市游玩,我只对南昌更加熟悉,对南昌大学更加亲切。短短三年来,南昌的变化就很大,地铁线路增加了,桥梁隧道更多了,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了,南昌的山变得更美,水变得更绿,人们的欢声笑语充盈着大街小巷,透过南昌就能感知到中国全国的发展状况。我的母校南昌大学在2021年迎来办学100年庆典,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团队越来越优秀,南昌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我感到在中国学习十分幸福,回想当年初到中国的那个腼腆少年,我见证着中国的发展,也见证着自己的变化。
——第一临床学院2019级巴基斯坦本科生 肖建义
今年我从广西来到南昌大学进修汉语,在中国学习了5年,见证着中国的发展,游历过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品味过中国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我热爱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也看到中国在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和推广汉语走向世界所做的努力,中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领域的做法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标杆。学好汉语,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我相信有一天“全世界都会讲中国话”,会讲汉语走天下。
——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俄罗斯籍汉语进修生 白熙华
作为一名在中国学习了六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几年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年年初,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冰雪热潮”;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给全世界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疫情防控成果,为我们非洲国家提供新冠疫苗,真正践行着大国担当。我今年刚刚医学本科毕业,现在已经被录取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将会继续攻读医学硕士研究生,我想说我爱中国,我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做中非文化传播者,也祝愿我的母校南昌大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2017级喀麦隆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 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