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3-04-07 作者: 点击量: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王月一边吟诵着刚刚学会的诗句,一边认真地描绘着手中的风筝,这一幕出现在南昌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的清明节体验活动现场。虽然已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但这却是王月第一次亲手制作风筝,尽管刚开始看起来有点手忙脚乱,但她很快就沉静下来,对照着步骤图,一步一步开始制作风筝。
清明节不仅是祭祖和扫墓,也是享受春天的好时节。4月5日下午,南昌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节体验活动--制作风筝。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天公作美,活动当天不是清明节传统印象中的阴雨绵绵,而是天朗气清、风和日丽,8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在这里言笑晏晏,热火朝天,活动现场人声鼎沸。
从填色、搭风筝骨架,到穿线、系绳,一个个微小的步骤让留学生们对风筝文化有了更真切的感触。马达加斯加籍学生妮娜不经感慨:“刚开始看到风筝材料我以为会很容易,没想到这么难,但我们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看到手里成型的风筝,她和朋友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除了绘制图案,也有不少留学生选择在风筝上写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印尼籍留学生黄娇写下“我爱南昌大学”,因为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而印度籍学生泽德则用汉字写下了自己和伙伴的名字,他表示将会永远保存这个他们共同制作的风筝。俄罗斯籍学生丽娜放飞了自己制作的风筝,她觉得中国的节日很特别,人们可以通过放风筝,带走自己的烦恼。她希望这个风筝也能带走坏运气,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对于很多刚返校的留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中国文化活动,风筝将他们与老师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们联结了起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南大留学生”的快乐,更让曾经对他们来说遥远的“中国”,成为了一个具象的、温情的名字。
上一篇:我校留学生在江西省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荣获佳绩
下一篇:学院召开汉语水平考试(HSK)考务工作培训会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