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教育》刊发了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的署名文章《“四位一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文如下。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江苏省苏州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育师、强师、尊师、惠师”四位一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实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重要部署。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关键性工作来抓,聚焦“育师、强师、尊师、惠师”四位一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苏州答卷写上铸魂强师的重要一笔。
一、坚持“育师”为先、引领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
固本铸魂,筑牢思想根基。苏州成立市委党校教育分校,定期开展学校领导人员和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打造苏州教育博物馆、范仲淹廉洁文化馆、叶圣陶纪念馆等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扬基地,定期组织教师沉浸式研修,引导广大教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编印师德师风手册,定期举办“师德大讲堂”,引导广大教师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浸润培育,强化专业素养。深入实施“姑苏教育人才计划”,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贯穿教育人才分层培养遴选推荐、项目资助、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引导广大教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推进实施新教育实验五年行动计划,举办新秀教师成长营,引导广大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共建苏州大学师范学院,遴选370余名教育人才担任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引导“准教师”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师道传承,激发奋进力量。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报告会,系统解读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举行“走进基层学校对话青年教师”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举办“行知精神与新时代教师成长之路”论坛,开展全市中青年教师“党在我心中行知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二、坚持“强师”为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健全三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8个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80所市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支撑和引领教师队伍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提升育人能力。成立长三角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推动长三角地区教育人才培养深度交流合作。建设18个省级、100个市级“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教师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搭建教师分层发展阶梯。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书记)”三名工程。通过分层研修、结对指导、项目赋能等方式,培养一批教坛新苗(新秀)、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教育家型教师。采取跟岗学习、课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市级骨干班主任和专家型名班主任。通过集中培训、名校研学、海外研修等方式,培养一批校长后备人才、骨干校长、卓越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建立有梯度、有特色、有前景的教师成长培养体系。
推进教师精准培训改革。与重点师范院校密切合作,共建苏州教育引才工作站、生涯教育实习实践基地,构建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推进名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助推名师拓宽教育视野、提炼教育思想、放大辐射效应。举办名师名校长领航高研班和特级教师后备提升班,强化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加大教师培训保障力度,将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纳入财政预算,实现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市、县两级协同实施教育人才分层培养。
三、坚持“尊师”为本、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强激励、树典型。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每年为从教累计满30年的教职工颁发证书,每两年推选一批圣陶园丁奖和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定期在连续三代及以上均有家庭成员从教的家庭中遴选“教育世家”,并颁发荣誉牌匾。完善班主任年限激励制度,每年对累计担任班主任工作满15年、20年、30年的教师分别颁发功勋纪念铜杯、银杯、金杯。
解师忧、减师负。优化班主任教师考评奖励,设立公办学校在编在岗班主任工作年限奖和优秀考核奖。深入研究“进校园”活动与教育教学的关联度,与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相适度,研制市级规范活动清单(20项),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审批报备制度,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支持教师积极管教。
广宣传、扬师风。打造9所省级师德师风建设宣传基地校。开展“追求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广泛宣传一批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校长教师典型。举办“苏州师说”专场活动,组建教育故事宣讲团,开展“身边的好老师”系列寻访宣传。定期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生动展示苏州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光辉形象。
四、坚持“惠师”为重,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稳步提升待遇,让教师安心从教。两次出台“惠师强教十项措施”,稳步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工作量饱满且教育教学成效突出的一线教师与班主任倾斜。完善人才乐居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发放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安居补助。建立苏州市教育帮困基金,定期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提振安心从教的底气。
提供关爱服务,让教师舒心从教。研发教职工关爱系统,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惠师活动。鼓励旅游景区在寒暑假期间对教师优惠开放,倡导车站、健身场所和大型综合体等为教师提供优质优惠服务。省特级教师及以上教育人才可享受相关公立医院优先住院服务。为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及以上教育人才乘坐公共交通、游览国有重点景点提供优惠服务。
支持专业发展,让教师精心从教。加大“姑苏教育人才”项目资助力度,助力拔尖领军人才持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推广运用研究成果。支持教师提升学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职取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分别给予相应金额奖励补助。推进“银龄讲学计划”,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贯通使用中级和初级教师岗位,建立竞赛教练等紧缺专业教师职称评审“一事一议”机制,为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开辟专业发展绿色通道,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