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提供角色扮演、沙盘绘画等心理辅导,多次进行入户家访,他们既服务学生也服务老师,是校园“心”防线的守护者,他们以“驻校社工”的角色活跃在苏州校园里。
苏州市教育局聚焦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教育民生课题在全省率先开展社教融合护航成长的探索实践有力凝聚起校家社协同育人合力“驻校社工”。
2024年,“驻校社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列入苏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标志着驻校社工项目进入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全域推进阶段,初步实现直属学校全参与、县市试点全覆盖。
苏州市教育局会同社工主管部门研制《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驻校社会工作试点的实施方案》,将在全市90所学校试点开展“一校一社工”,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干预、个案服务、社工课堂等专项服务,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校家社”联动机制,构建起科学系统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障体系,来看各地各校的具体做法。
从试点到标杆的教育创新之旅
太仓市是苏州乃至江苏省内首个实现初高中“一校一社工”全覆盖的典范城市,构建起“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岗位深度嵌入,引领试点实践新纪元。回溯至2017年,太仓市教育局与民政局携手启动公益创投项目,以前瞻性的视野聚焦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难题。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富有成效的小组活动及深入的个案辅导,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抗逆力,还助力他们积极应对各类成长挑战。这一时期,太仓市创新性地实施“岗位嵌入”发展模式,以“领域创新探索、单项问题解决、按量精准服务”为核心,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全面提速,全域覆盖新成就。步入2023年,在太仓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太仓市投入资金超过300万元,为全市20所初高中全面配备驻校社工。这些社工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包括个案辅导、家校社沟通、社工课堂及心理普测在内的“点线面”全方位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驻校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学生在学业、情感、行为等方面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提供一对一辅导。通过倾听、同理、引导等技巧,社工帮助学生识别问题根源,探索解决方案,增强其自我认知与应对能力,以精准关怀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资源的链接者,驻校社工在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积极促进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驻校社工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融入。家校社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驻校社工还积极开设社工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社会技能培养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社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点线面"无缝融合,构建全域服务新生态。未来,太仓市教育局将继续携手多部门,扩大社工服务范围,进一步巩固“一校一社工”模式,构建从预防到干预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政府与社工组织的协同合作,借助高校督导力量提升管理效能。推动社工资源重组,构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需求的精准匹配与服务的全域覆盖。立足智能时代的德育管理,探索智能预约系统,确保城乡学生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工服务,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响应高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
“点亮希望·助你远航”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昆山市开发区“点亮希望·助你远航”驻校社工项目落地于昆山市开发区青阳港学校。服务模式是驻校服务,服务周期为一年,从2024年6月开始到2025年6月份结项。

项目服务目标是利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帮助在校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通过服务,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新阶段学习环境的适应,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针对有厌学、焦虑等情况导致学业困境的学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各类服务搭建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互动桥梁。
初三男生沉迷游戏,作息不规律,亲子关系紧张。家长求助,社工信息收集阶段完成预估分析,服务对象有学业规划、亲子关系改善的需求。社工利用反思性治疗技巧引导男生一起探讨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服务介入阶段,社工先后两次处理了男生离家出走等紧急事件。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社工通过开展家访、家长访谈、邀请参加工作坊等方式促进亲职教育能力的提升。

校内工作期间,为促进初一新生的人际适应和学业适应,社工针对初一新生开展成长课堂20节,共涉及预防校园霸凌成长课、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成长课、情绪管理成长课、学业规划成长课、生命教育课5类主题。
完成10场工作坊,其中教师工作坊开展、家长赋能课堂各5场。家长赋能课堂结合学校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主要以家长情绪管理方面的赋能为基础,以此提升亲子沟通能力和亲职教养能力。
在学校的支持下,社工信箱成功开设,知晓度逐步扩大。临近考试阶段,社工通过心理委员的帮助,在班级鼓励有考试压力的学生来信,这一举措使得来信量增多。截至目前,已收到来信50份,回信51份。社工通过秘密树洞发掘、老师反馈、服务对象主动求助的方式,建档7位个别化关爱学生,接待日常访谈学生47名,服务人次60余次,参与学校多方会谈12次,开展家访工作42次。
十五年驻校社工服务实践探索
2011年,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开始探索学校社工服务,成为内地学校社工发展的重要节点。
从2011年至2012年,学校先后引入“共创成长路——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课程,进行“准驻校社工”的实践探索。到了2014年,学校社会工作进入学校与社会组织以项目化合作的方式。社会组织通过申请公益类项目,以第三方合作者的身份入驻学校,提供更为专业且内容丰富的社会工作服务。此时,社工工作主要依托于学校项目,被称为“项目社工”阶段。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需求,推动学校社工服务的深化和拓展。

从2014年至今,通过前三年学校社会工作的探索和发展,逐渐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在校内开展工作的必要性。由学校探索的社会工作模式开始辐射,部分学校开始直接购买社工服务,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为该校提供与校方需求紧密相关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此后,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购买将逐渐成为新的发展和推动方式,逐步进入“驻校社工”或“联合驻校社工”阶段。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升学校社工的专业性和服务效果,也为学校社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开展了成长向导计划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曾经一直低头走路的小玉(化名)是导向计划服务对象之一,导计划结束时,她在自己的自画像旁边写下:“原来我也是个幸福的宝贝!”
社工专业的杨老师是小玉的成长向导。通过向导每周的陪伴,小玉敞开心诉说内心梦想。向导每周陪伴,平时则用短信沟通,教导小玉如何注意个人卫生、整理衣物;一起去大学参观、参加公益活动,鼓励小玉交朋友,辅导学习,帮助她订立目标、规划人生。经过半学期的跟踪服务,小玉现在走路敢于抬起头,会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头发也不再凌乱,班级的同学也不像以前那样排斥她了。
当前,学校社工的服务模式逐渐系统化和专业化,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苏州市教育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质量推进社教融合护航成长三大行动”。制定《苏州市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手册,明确驻校社工服务内容和要求。积极链接行政部门、高校及各类行业协会资源,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打造“部门联管—机构承接—多元参与—资源汇聚”的“校家政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以“小切口,有成效”为原则,开展社工驻校项目和优秀个案征集活动,形成一批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和制度性成果。
目前全市持证社工总人数达31110人,持证社工人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十五五”期间,预计实现全市所有初高中“一校一社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