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雪涛教授在维也纳、哥廷根和杜塞尔多夫就儒家思想和佛教进行演讲
2016-06-12
我院李雪涛教授6月12日至19日分别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中国日期间,德国哥廷根大学东亚系以及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作为题为“孔子与儒家”和“今日之中国佛教”的报告。

6月13日在维也纳大学所举办的中国日(China-Tag)上,李雪涛讲述了孔子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以及在西方的接受等几个方面,指出,对于中国人思想和行为准则影响甚大的儒家学说的某些面向,如果能得到成功的现代化转化的话,一定会为人类的未来,做出巨大的贡献的。
6月15日和16日,李雪涛分别在哥廷根大学东亚系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孔子学院做了题为“近日之中国佛教”的报告。李雪涛通过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佛教是否是中国的宗教、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的发展、中国的宗教政策和佛教中国化、龙泉寺和中国佛教的未来等几个方面,向德国听众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李雪涛指出,中国佛教的发展,是明清以后中国佛教的延续。民国时期太虚(1889-1947)法师诸多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努力,是今天中国佛教同样应当接续的传统。李雪涛认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的“哲学的信仰”和神学家汉斯·昆(Hans Küng, 1928-)的“世界伦理——一种全球性的共同生存”的主张,理应成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
此次活动系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文化中国你我谈”的第七期,由我院李雪涛教授和德语系任卫东教授参加。在活动期间,李雪涛教授分别同维也纳大学副校长法斯曼(Heinz Fassmann)教授就有关移民的问题,以及哥廷根大学东亚系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就晚清以来的思想史方面与北外全球史的合作进行了磋商,两位教授应允今年下半年来北外进行交流。
北外新闻网:https://tiup.bfsu.edu.cn/notice/Notice/article/id/7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