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之第12讲
内田庆市:文化交涉学与语言接触
9月26日下午,“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之第12讲(总第25讲)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馆长、东亚文化研究科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题为《文化交涉学与语言接触》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全球史研究院柳若梅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80余人共同聆听了这场学术讲座。

内田教授首先对“文化交涉学”这一学科名称做出了界定,认为“文化交涉学”是一种跨领域、跨文化、跨地域,用多元化视角,从周边看中心的综合学科。东西、人和语言都可以成为文化交涉的载体,中国的“丝绸之路”和“西学东渐”都是东西文化交涉的实际例证。内田教授强调了语言和翻译在不同文化交涉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展示了不同的语言观。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语言的认识也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以文化交涉学为依托,内田教授据此提出其研究本论,即汉语研究的周边方法论。他从语体观、皮钦语(pidgin)、异语言的影响等方面证明无论是中国的本土语料,还是其他“域外汉语研究”材料都需要使用“从周边看中心”的研究方法。文化的交涉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元互动的,这正好与当前全球史的研究方法相呼应。
内田教授通过发掘一手历史文献,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从材料产生的背景、历史变迁过程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带领听众从汉语研究的角度初探文化交涉学,引起了现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姚小平教授和内田教授就南北官话的“正音”问题展开了讨论,会场气氛热烈,讲座最后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全球史研究院 王嫣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