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夏多明:美国与德国的全球史研究——共性与差异

    12月6日下午,“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第17讲(总第30讲)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和历史系双聘教授夏多明(Dominic Sachsenmaier)为全校师生带来了题为“美国与德国的全球史研究——共性与差异”(Global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的讲座。我校各语种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并与夏多明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讲座由全球史研究院顾杭副教授主持。

 

 

    夏多明教授介绍了从全球化的视角思考历史时会出现的一些术语选择:如世界史(World History)、跨国史(Transnational History)、国际史(International History)、全球史(Global History)等。他认为,相对于世界(World)来说,全球(Global)是一个比较新的词,但是各国历史学家在对这个词的使用上却十分的相似。全球史的动态发展趋势应被视为当地与全球因素的复杂互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中心。全球史研究应考虑到全球各地史学的诸多差异。

 

    夏多明教授还介绍了美国全球史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环境史、战争史、国际组织史、全球化国家史、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华侨史等。在他看来,美国的全球史研究图景包含丰富多彩的层面和多种多样的问题。全球史研究并不意味着一个一致普遍的概念,当地人的视角非常重要。他还进一步说明了美国史学结构与概念的转变。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区域研究的角色更加宽泛;由于学生生源和科系的扩张,美国的大学更趋于多元化;公民权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等。概念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白人史的批判;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的批判;后现代对“进步”、“现代性”等观点的怀疑。

 

    夏多明教授认为,不同于美国的全球史研究,近50年来德国全球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移民史(华侨史)、殖民史、欧洲史(新的全球语境)、与区域研究的合作等。他认为,全球史的学术研究,应该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学者们应该超越现代大学的架构和制度,寻求更为广泛的跨国合作。

    讲座结束后,多位教师和同学还意犹未尽,继续与夏多明教授就欧洲中心主义、移民问题、欧洲难民问题、全球史与世界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全球史研究院  潘瑞芳  供稿)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