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9届国际学术大会举行
5月13日,由东亚文化交涉学会(Society for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日本关西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承办的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9届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以“全球史观与东亚的知识迁移”为总主题,来自东亚和欧洲的200余名重要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发言。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为大会致辞,彭校长指出此次大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综合性学术盛会,为推动国际间,特别是东亚各国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会议举行期间正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共商“一带一路”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参加文化交涉学国际大会的多位学者也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的有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发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宝贵建议的智库作用。彭龙希望与会学者能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同努力,为实现全球性的知识环流做出新的贡献。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日本关西大学内田庆市教授随后致欢迎词,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等来宾也分别致辞。

图为:彭龙校长开幕式致辞
致辞结束,彭龙校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名誉教授腊碧士(Alfons Labisch)先生以及日本关西大学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教授共同为全球史研究院两个新成立的中心:“概念史研究中心”和“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中心”揭牌。

图为:彭龙校长、腊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以及内田庆市(UCHIDA KEIICHI)教授
共同为全球史研究院“概念史研究中心”和“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中心”揭牌
李雪涛教授继续主持大会发言,腊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和日本关西大学松浦章(Akira Matsuura)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欧亚知识迁移vs.欧亚知识交流”和“清代东亚海域交流史”的主旨演讲。腊碧士教授认为在书写材料出现之前,欧亚之间就存在知识交流活动;松浦章教授对海上丝绸之路、清代航运史和海外贸易史的研究成果卓著,他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东亚各国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图为: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会议

图为:腊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作主旨演讲

图为:松浦章(Akira Matsuura)教授作主旨演讲
此次大会设“从儒学到哲学——近代东洋‘知’的换说”、“东西宗教交涉”、“东西美术与图像”、“流通、翻译和改写:近代国际汉学和汉语基督教文学”、“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西学东渐与中日应对”等30多个分主题论坛,华中师范大学马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中谷伸生(Nobuo Nakatani)教授、日本一桥大学佐藤仁史(SATO Yoshifumi)教授、香港大学冯锦荣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曾暐杰教授等多位重量级学者将分别发表相关论文;除此之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的师生们也组成了会议特设论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外学者们将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图为: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一层分会场(分会场之一)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自2009年起举办,已成为在亚洲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推进东亚各国共享文化、共创未来的重要平台,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此次国际学术大会的举行将进一步拓展东亚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自身文化价值的角度,为中国实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亚洲内部一体化水平,实现亚洲经济再平衡提供助力。

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全球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