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丝绸之路起源与发展的中国视角

 

    6月12日16:00-17:30,“全球史与中国2017”系列讲座第9讲(总第39讲)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迎胜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丝绸之路起源与发展的中国视角》的精彩讲座。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了讲座。

 

 

    刘迎胜教授首先从“丝绸之路”概念的起源出发,立足于中外文献,论证了古代汉语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并不存在这个词汇,而丝绸之路开始的标志应该是中国开始与西部开展有目的的活动和有意识地交往。究其原因,刘教授从地理情况、交通条件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得出结论:不是因为中国没有跨文化交往的需求,而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大陆在远距离知识传播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开展与其他文明中心交流的成本高昂。因此,从中国的视角来分析,丝绸之路的产生根植于人类对遥远文明与更好生活的好奇与向往,根植于中华文明“化不利为有利”的内在驱动力。而中国虽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契机,但是正是中国的火药及罗盘技术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刘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缜密细致,从具体问题着眼来论证一个宏大命题,注重史实考证的同时又关照社会现实,考察和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的史料,其研究方法和视野对丝绸之路以及中外交流史的相关研究有着特别的启发意义。到场聆听报告的教师和学生意犹未尽,报告结束后纷纷与刘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全球史研究院  龚婧  供稿)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