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我校全球史研究院概念史研究中心举办了概念史工作坊的第一期活动,论题为“概念·词语的历史脉络”。工作坊由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北外全球史研究院概念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国威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扬宗教授担任主讲人。

       李雪涛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史研究院新成立的概念史研究中心和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研究中心,并预告这两个中心将不定期举办相关研究的工作坊,以期实现借助北外的外语优势展开有特色的专门史系列工作坊。之后,两位主讲人分别进行讲演。

                                         

 

       沈国威教授发表讲演,论题为“概念史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理论与方法论视角的再梳理”。沈教授介绍了“什么是概念史”,指出其研究方法则是词源考证与概念梳理,还特别强调现在的概念史研究不必将每一个概念都推向古希腊的原初词义,而更关心明清以来中西交流之后的词义生成与词汇改造。新词汇或新译名的使用未必有很强的理据,如严复仅有三个译名流传于后世,“乌托邦”、“图腾”和“逻辑”,可这三个译名本身似理据不足,而严复以为理据充分的“群己权界”、“民直”等译名恰恰被其他译名取代。最后,沈教授以“science”等词汇译名的产生与流变为例,做了具体的说明。

                                         

       随后,王扬宗教授发表讲演,论题为“赫胥黎科学观的译介”。王教授以赫胥黎在华多种译本为研究对象,加以比较,从中揭示译名与译法的选择,进而指向时人对赫胥黎科学观的理解与误解。

       概念史研究中心成员施建军、谯燕、顾杭等老师也参加了工作坊,并作发言;来自校内外的数十名师生参加,并踊跃提问。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