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藤井省三:鲁迅在东亚—以日本人的阅读史为主

 

 

    “全球史与中国2017”系列讲座第18 讲(总第48讲)《鲁迅在东亚:以日本人的阅读史为主》于11 月23 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藤井省三,主持人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本次讲座也是2017年“全球史与中国”系列讲座收官之作,为2017年的讲座画上圆满句号。
    讲座开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日本文学与鲁迅的影响关系。以1930 年代为界,日本文学界代表性作家与鲁迅的联系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是1902年-1930 年代,代表作家为夏目漱石,森鸥外等;后半段是1930 年代至今,代表作家有太宰治,松本清张等。藤井教授在本次讲座中聚焦于第二阶段,选取太宰治、大江健三郎、寺山修司以及村上春树四个作家,详细介绍了他们作品中与鲁迅思想相互交织的内容,对我们全面了解鲁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从文学角度进一步理解中日文化关联性的视角。
    接下来,藤井教授介绍了鲁迅作品首次被介绍至东亚日韩两国的历史情况。并具体分析了鲁迅与四位日本作家通过作品内容描写或对彼此作品做出评价等方式而产生的交流互动,勾勒出“鲁迅在东亚”的生动图景。第一,对于鲁迅与太宰治,太宰治完成了世界文学中唯一一部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第二,关于大江健三郎和鲁迅的关系,早年受母亲教育影响,鲁迅的形象就在大江心中扎根,晚年作品《晚年样式集》最后一页的一篇诗中一节,可以清晰看到鲁迅1925 年作品《野草·希望》的相似思想。第三,藤井教授通过引用彭琳论文,详细比较了寺山修司与鲁迅,寺山对鲁迅作品《娜拉走后怎样》体现的女性观,《阿Q 正传》体现的大众观都进行了根本批判,而这样的批判正是源于对鲁迅的深深同感,观点新颖。第四位通过介绍中国读者十分熟悉的村上春树,与鲁迅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清晰展现出二者的相关性。
    最后藤井老师对鲁迅在东亚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台下师生踊跃提问,与藤井老师积极互动,整个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