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宰雨:韩中诗人在抗战华文诗歌中所表现的纽带与互动——兼谈韩华文学

2018年6月8日下午,应北外历史学院之邀,现任韩国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在北外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题目是《韩中诗人在抗战华文诗歌中所表现的纽带与互动——兼谈韩华文学》。这是“全球史与中国2018”系列讲座的第9 讲( 总第57 讲)。朴宰雨教授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获得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韩国文学翻译院理事、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等职。朴宰雨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韩中两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两国文学交流等。这场讲座由朴宰雨教授使用汉语完成,由北外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担任主持。
在讲座伊始,朴宰雨教授带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了几句简单的韩语,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朴教授提出了这次讲座的相关问题意识,并从最近几年的韩中两国诗歌交流谈起。到目前为止,共有六届韩中诗歌朗诵会得以举办,诸多国内诗人,如北岛、舒婷、王家新、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和余光中等人均获邀参加。同时,朴宰雨教授主编并出版了《中国当代12 诗人代表诗选(韩文版)》,身体力行地为韩中两国诗歌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朴教授认为韩中两国诗人们所创作的华文抗战诗歌能够成为韩中两国联合抗战的铁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发行的几种华文杂志确认了韩中两国诗人们所创作的众多有关抗日主题的华文诗歌确实存在。被重新发掘出来的这些诗歌弥足珍贵,它们可以说是韩国与中国互相合作、互相勉励进行联合抗日斗争的铁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挖掘与整理,朴教授详细分析了韩国华文诗歌的四个来源:传统华侨的华文文学,代表人物有韩晟昊、许庚寅和衣健美等;日本吞并韩国后流亡中国且从事抗日独立斗争志士的华文文学,代表人物有金山和柳树人等;留华韩国文人的华文文学,代表人物有许世旭、金惠俊等;韩中建交后定居韩国的华人或者朝鲜族新移民的华文文学,代表人物有金英明和奇英等。继而,朴教授又分析了从1931 年开始抗战诗歌研究所经历的四个时期,并指出抗战诗歌研究中所遗漏的一个重要部分,即韩国抗日独立战争阵营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中文期刊《朝鲜义勇队通讯》《韩国青年》及《光复(纯汉文本)》等杂志所载韩国人和中国人创作的华文抗战诗歌。
接着,朴教授重点介绍了《朝鲜义勇队通讯》《韩国青年》及《光复》等杂志所登载的抗战华文诗歌。朴教授指出:在三个杂志所登载的27 首诗歌中,有14 首是韩国人写的(其中2 首是韩国人写后中国人翻译的),剩下的13 首是中国人写的。进而,他指出区别这些诗人们的四条标准。朴教授认为这些中韩独立运动家们所创作的抗战诗歌,内容都很感人。虽然他们不是专业诗人,并且在创作诗歌的艺术性方面有一定欠缺,但是这些诗歌的创作对抗战却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朴教授进一步指出:上述三个杂志所载的华文抗战诗歌主要表现了韩国人消灭敌人、追求韩国独立的意愿,描写了抗战时期韩国诗人们在中国流浪的苦难,赞美了中国人的抗日精神,也表达了诗人们对日本敌人的憎恶、怀念祖国山河的情怀。因此,这些诗歌深刻展现了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与互助。比如,中国诗人们所写的13 首诗歌大都与鼓励韩国人、声援韩国人和中韩携手联合抗日斗争等内容有关。同时,韩国诗人们也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鼓励中国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等。此外,朴教授还饶有兴致地现场示范如何教韩国学生利用韩国歌曲《飞了飞了,飞机》的曲调背诵中国王朝历史,并教授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哼唱该曲调,又一次带动此次讲座的现场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