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智伟:试论中国内生性经济周期与历史性全球经济循环的关系——用历史性数据论证
2018年9月25日,应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邀请,来自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的岑智伟教授在图书馆三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角新颖、充满启发的讲座。本次讲座题目为“试论中国内生性经济周期与历史性全球经济循环的关系”,这是“全球史与中国”系列讲座第15讲(总第63讲)。讲座由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主持。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将欧洲和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为“大分流”,盖勒以“大分流”为历史背景提出著名的“统一经济增长理论”,在克服马尔萨斯陷阱,后马尔萨斯时期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固有缺陷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分析框架来解释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过程。

但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中、印经济的迅速发展,那种认为西方依然主导世界经济,并力图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大分流的统一增长理论,对现实明显缺乏说服力。本项目便是试图使用历史性全球经济循环理论或涵摄在全球经济循环的中国内生性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现象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间的平衡关系作出解释。
岑智伟教授研究中的数据分析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他利用MHS、PWC数据验证了“大分流”,分析了现代经济持续增长、世界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各国经济规模变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方面的经济数据,发现拉动世界经济主角的更迭和历史上的“大分流”现象分别是两次,他将该现象称为“历史性全球经济周期”。接下来,他利用MHS统计数据估算中国历史性经济波动,利用估算的中国历史性经济数据(人口和GDP)验证了各时代(如唐、宋、明)的内生性经济周期,发现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繁荣与衰落循环往复,这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被称为“中国自律性内生经济周期”。最后,他将历史性全球经济循环与中国内生性经济周期建立关联,对历史性全球经济循环中的“大分流”作出解释。

通过本场讲座,岑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研究结论:中国经济崛起有其必然性,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具有积极的贡献作用,国际社会应该正视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增长之间的周期性,谋求共赢发展之路。讲座最后,岑教授利用西田哲学中作为“场所”的“间=公共”(公共1=有的场所,公共2=相对无的场所)的哲学思考方法,对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呈现出的内在周期进行解释,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建立联系。视野开阔,观点新颖。
文:杨慧
图: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