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孙立新:“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与德意志近代早期政治发展

 

 

       2019 年11 月13 日,“全球史与中国2019”系列讲座第27 讲(总第97 讲)《“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与德意志近代早期政治发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孙立新教授主讲,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孙教授在进入正文前,着重强调了题目中“神圣罗马帝国”与“近代早期”两个概念,明确界定了研究范围。接着,孙老师从两个方面切入主题。第一是给宗教改革定位。他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近代化始自新航路开辟,在意大利为文艺复兴,而宗教改革则是德意志近代早期历史发展的推动力。第二则是为宗教改革定性,即这场改革不但是一次教会革新,提倡“因信称义”和“邦国教会”;更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摧毁了中世纪罗马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两大普世性权力机构,促进德意志诸侯领地的“国家化”建设。
       随后,孙教授主要讲述了处在精神冲突中的马丁· 路德如何从一位具有强烈宗教性格的“先知”转变到“塔楼经历”后的顿悟者。通过讲解基督教的核心观念“原罪”和“救赎”,孙教授给听众传达了西方传统核心思想的根深蒂固,路德因此整日郁郁寡欢,不知自己如何才能向上帝赎清罪孽。但“雷电事件”彻底改变了路德的人生道路,修道院的潜心学习以及后来“塔楼经历”后的顿悟,使路德对上帝有了新认识——“上帝是仁慈的,只有上帝才能救赎罪人”。路德坚称的其他思想,孙老师将其总结为“原罪解除,俗罪难免”,“ 神学的批判胜过道义的谴责”,“原罪是人与上帝的关系”等。
       孙立新教授之后的演讲围绕宗教改革如何影响德国的政治发展进程展开。他指出了基督教会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德意志国家的特殊性,这一特点使宗教改革成为一场宗教政治战,随后政教分离、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才得以逐渐形成。1517年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开始,1648 年以欧洲列强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历时131 年,具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孙教授以“路德在改革中做的许多民俗化工作”,“福音教诸侯瓜分教会财产,使其势力大增,进而诸侯领地国家化”等历史现象切入,阐明了宗教与世俗权力互相博弈的关系。在德意志,如果神圣罗马帝国不崩溃,民族国家就无法形成。正是由于摆脱罗马教会的统治后,局部的民族教会建立,破坏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才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孙立新教授的讲座内容踊跃提问,孙教授一一解答,旁征博引,平和诙谐,细致全面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