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寒微:欧亚大陆的繁荣——古今丝绸之路

2019 年11 月20 日,“全球史与中国2019”系列讲座第28 讲(总第98 讲)《欧亚大陆的繁荣:古今丝绸之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讲座由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施寒微教授主讲,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施寒微教授首先从智人、尼安德特人以及直立人的起源和分布切入,勾勒出古人类以非洲为起点逐渐扩散至各大陆的迁徙路线图。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于史前时代便有迹可循。
施寒微教授将对丝绸之路的介绍分为了古今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古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一条以西安为起点的,途径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丝绸,但随后便发展为涵盖多类商品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各国的种子和粮食也通过商路得到了交换和传播,丝绸之路的出现不仅对中国有利,也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
结束了对古丝绸之路的讲解后,施寒微教授着重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命名之人——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丝绸之路”这一名词于1877 年由李希霍芬首次提出,得到学术界认可并正式运用。由此施寒微教授引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在这一部分中他以彼得· 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 的《丝绸之路》一书为例,将“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相结合,深刻地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曾经的世界,而且塑造着现在,也将影响未来的发展。施寒微教授强调,从古至今,北半球的国家都处在一个联系密切的关系网中,如今如果想要使丝绸之路继续繁荣下去,就必须加强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施寒微教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能够传承中国古老文明的经验和智慧,以新丝绸之路实现国家间的合作与共赢。随后施寒微教授的演讲继续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展开,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中国一方获益的牟利行为,而是切实促进周边各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地区稳定与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施寒微教授就西方对中国存在的误解发表了客观的见解。东方和西方自古以 来虽然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但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时至今日,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但是媒体的宣传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导向性和片面性。信息不对等造成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这种刻板印象虽然非一日可改变,但施寒微教授相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础,加强国家间的信任与合作,势必会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施寒微教授的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施寒微教授一一作答,旁征博引,细致精彩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