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乃明:如何从人物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
以小田切万寿之助与盛宣怀为例

2019 年11 月28 日下午,《如何从人物研究中日关系史——以小田切万寿之助与盛宣怀为例》讲座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综国际大厦916 室成功举行。讲座由台湾政治大学于乃明教授主讲,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戴秋娟副教授主持。
于乃明教授首先谈及她写博士论文的契机。小田切万寿之助和盛宣怀(1844—1916)都是在中日外交史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但是日本国内对他们的
研究还未成系统,于教授在读史料档案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由此确定了论文题目并进行了梳理研究,其成果也得到了日本学界的肯定。
小田切原来是日本驻杭州、上海领事,在义和团事件时代理上海总领事,义和团事件后升格为上海总领事。日俄战争后,各国纷纷在北京设立银行团处理对中国的借款和投资问题,日本政府有鉴于北京成为金融和信息的重要中心,于是说服小田切辞去外务省职位,转任横滨正金银行驻北京董事,成为日本银行团的代表。此后一直到昭和9 年(1934 年)他过世为止,终其一生都在参与日本与中国间的借款问题,而主要交涉对象就是汉冶萍公司的负责人盛宣怀。
盛宣怀是清政府的高官也是实业家,他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开端。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在中国设立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专管居留地时,日方便派遣精通中文,熟悉中国事务的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负责交涉杭州专管居留地,并且处理台湾与福州间的海底电线问题,这是小田切万寿之助与盛宣怀接触的开始,在日本外务省史料馆的外交档案中还保存有他们两人交涉的详细史料。此外,1900 年义和团事件时,“东南互保”的交涉以及《日清通商航海条约》的修订,主要都经由小田切万寿之助与盛宣怀努力协商完成。而盛宣怀与小田切接触最多的主要是有关汉冶萍公司的借款问题。1908 年盛宣怀赴日访问,所有拜访日本政要、银行家以及企业家的重要行程皆由小田切万寿之助负责安排,说明他们两人的关系甚为密切。在演讲的最后部分,于乃明教授提及,盛宣怀与小田切万寿之助的交涉经历可以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缩影。透过他们二人的接洽与协商,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段清末民初中日间围绕借款进行的交往史实。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如何做好历史人物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提问,于乃明教授一一详细作答,并勉励同学们增加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有更深层的问题意识,在浩瀚的文史资料中挖掘出对人物有用的素材。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