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李雪涛教授国家社科基金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北京时间4月14晚,由我校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举办。此次会议采取线上会议和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与会的评审专家分别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开题论证会由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系的冯晓虎教授主持。
李雪涛教授主持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原著为《中国古代图书史》,于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国内著名的史学教授陈力。该书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和国际学界享有盛誉。《中国古代图书史》是权威的有关中国图书历史的读本,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将图书史的发展变化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研究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宗教,特别是与大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力图构建一部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具有及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该书的译介,有助于加深外国读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和文化积淀的了解,增进中德文化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李思飞副处长首先就此次论证会进行致辞。他谈到,北外一直积极推动并致力于执行“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战略”,并且在中华学术外译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立项数也处于国内高校的领先地位。取得这一成就离不开学校各位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付出。随后,该项目负责人、北外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介绍了项目的规划安排、翻译团队的分工、翻译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该书对外译介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希望评审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论证和研讨,并提出宝贵的意见。社科文献出版社冯媛编辑重点讲解该项目的国外出版机构Peter Lang及其学术影响,并对项目后期计划的宣传推广方案等进行介绍。

开题组评审专家首先肯定该项目立项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古代图书史》一书的研究视角新颖,视野宏阔,对它的译介和传播不仅有利于海外学界对中国图书史的了解,更有利于更广大的受众群体从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专家组同时认为,项目负责人李雪涛教授长期从事全球史、德国汉学史和中国学术史研究,其翻译团队也由长期具有汉学、史学背景的中外资深教授组成,译著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团队做了比较充分的译前准备,翻译样章呈现的译文流畅、优美,较好的传达了原著思想,学术性与可读性并存。
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世界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在肯定本项目翻译性的基础上,也对未来中德之间图书出版的合作项目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建议,未来可以加强与更多国际学术声誉优良的外方出版社的合作,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注重考虑译者版权的长久性问题。开题报告会主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资深德语教授冯晓虎也对本项目前期翻译文本的德译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考虑译著的目标读者是不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德语读者,所以对译文的语言处理既要考虑其学术性,又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原著复杂抽象的意思。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姚燕教授认为,该项目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译前准备充分、样章翻译质量优良,符合国际学术规范。
开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启迪与指导。相信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德语国家与地区的读者对中国图书的历史进程会有更为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以此也能加深中德之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文/历史学院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