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党史学习--集体观看《觉醒年代》

 

      在集体学党史目标的号召下,历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是一部庆祝我国建党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代革命者在寻找民族觉醒和救国救民的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的崇高理想奉献终身。革命者们背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照亮近代中国前进的路。

       同学们在观看《觉醒年代》选段后,产生了很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彼时的中国虽深陷百年未有之苦难的泥泞之中,但民族的脊梁依旧屹立。革命先辈带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走上一条荆棘密布、危难丛生、但充满希望的光明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撕裂,北洋军阀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倒袁的呼声下,夹着尾巴,只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但青年已然觉醒,纵使前路昏暗。青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最美丽的风景。凛然正气的学生和爱国忧民的志士相遇,从此开启中国救亡图存的新路。国难当前,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呐喊出振聋发聩之音。

——毕经鑫

 

       那时候动荡,蝇营狗苟者有之,卖国求荣者有之,纸醉金迷者有之,但也有李大钊之流为国难奔走呼号,有陈独秀之流为出路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亦有陈延年陈乔年之流以一颗善心初步反抗封建的压迫。逢乱世仍有节,一如芙蓉根出淤泥而不染,碧血昭昭,誓搏个皆大欢喜好良辰。

——叶枫

 

       陈独秀出场时,虽然衣衫褴褛,并且口出“中国无药可救”的看似叛逆的言论。但在随后的故事中,逐渐流露出他对中国未来的道路的迷茫以及找寻新出路的渴望。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陈楚天

 

 

 

       最先在黑夜之中惊醒,带着光芒照亮人间路,却又带着热忱的心最先离去。晦涩难懂的理论,难以捉摸的思想,是他们毕生追求,是知识,是理想,是信念,是生命!历史书上短短几句,绘尽一生,白纸黑字,沁满希望和光明。没有人可以百毒不侵,但是热血却能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勇者,但责任催促上阵。若不是先生们以死卫国,我等又何能长存于世?

——咸雨微

                   

 

 

 

       革命者们在觉醒的年代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坚定勇敢,踽踽独行,更是振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精神,引发了他们无限的思考。

 

       《觉醒年代》让我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他们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和民族意识。我们要铭记先辈为改变中国而付出的努力,同时铭记过去的不易,今后必将努力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智清宜

                                  

 

 

       了解客观真实的历史,以史为鉴,接续奋斗,深刻感受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持久动力。我想,《觉醒年代》不光述说着当时那一批革命先辈的最早觉醒,再现了那个人人为中国的未来谋出路的年代,也唤醒了我们这一代人那本应牢记的历史记忆。因为历史不应被尘封,英雄理应被铭记!

——任佳锐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仅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更应树一身正气。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郑宇佳

 

       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观看《觉醒年代》,革命年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历历在目,为革命事业奔走不息、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仿佛近在眼前,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求觉醒和真理而一往无前的崇高信念也回响在我们心中。

       当代青年更要以史为鉴,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贡献力量。


 

文案 | 金旭

审核 | 王雅骊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