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新事物》
温馨
2015.12

作者:[ 美] 约翰· R · 麦克尼尔 (J. R. McNeill)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书名:阳光下的新事物
副书名:20 世纪世界环境史
原作名: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原副书名: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译者:韩莉 韩晓雯
出版年:2013-7
页数:486 页
定价:38.20 元
装帧:平装
丛书:“全球史译丛”
ISBN: 9787100094573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
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
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传道书》1:9-11(译文参考《和合本圣经》)
“《 传道书》的多数篇章都包含着它的时代智慧而让人受益。但是上面那句话却过时了。阳光下有新的事物。”至少在环境方面,《传道书》所言的“阳光下没有新事物”有误。
环境史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一词在此可作如下理解:环境是指地球及其所拥有的土壤、矿产资源、水资源、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动植物资源、来自太阳的能源。对于环境史研究来说,理解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是十分重要的。严格意义上的环境史并非只是环境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这对关系中常常包含了人类一方。环境史家所持有的基本理念是应该将人类视为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生物体,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依相存的基本关系。自全球史研究兴起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便成为全球史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全球史视域中的环境史,不同于地方性或区域性的环境史。全球史学者是从全球史关怀人类命运的理念出发考察环境,从宏观层面来理解和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史,并且通过回顾历史来反思现实、展望未来,探讨如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人类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20世纪之后,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环境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尤为凸显。20世纪地球上的环境随时间流转发生了何种变迁?20世纪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美国乔治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的世界环境史专家约翰·R·麦克尼尔(J. R. McNeill,1954—) 在2000年出版的《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一书中考察了20世纪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约翰·R·麦克尼尔是美国乔治顿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著名的全球环境史专家。主要著有《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2000)、《地中海世界的山地》(The Mountains of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2003)、《 蚊子帝国:大加勒比地区的生态与战争(1620—1914)》(Mosquito Empires: Ecology and War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1620-1914), 2011)、《全球环境史指南》(A Compan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2012) 等。其父为当世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威廉· H · 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
20世纪环境史如此重要而密切联系生活的科学性主题,涉及范围异常广阔,但约翰·R·麦克尼尔却并未空洞地泛泛而谈一番。他首先强调,正是由于人类近一百年的能源消耗远远超过了此前长达万年的时间,因此20世纪的环境问题才变得严重而迫切;同时,20世纪人类社会的规模及其生产(以及破坏)能力的规模使得现代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区域性的而且是全球性的。在此种现实关照与全球研究视野下,约翰·R·麦克尼尔分别以土壤、空气和水三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考察了20世纪的环境史问题,使读者知道目前人类所处环境如何,今后又会怎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天体的音乐”与“变化的动力”,分别从以下章节入手对20世纪的环境史进行梳理:第1章序幕:世纪特征——挥霍;第2章岩石圈与土壤圈:地壳;第3章大气:城市史;第4章大气:地域史与全球史;第5章水圈:使用水及污染水的历史;第6章水圈:枯竭、筑坝与分流;第7章生物圈:吃与被吃;第8章生物圈:森林、鱼类与外来生物入侵;第9章:更多的人,更大的城市;第10章:能源、工具和经济;第11章:思想与政治;第12章尾声:那又如何呢?约翰·R·麦克尼尔对过去一个世纪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做出了科学而富于创新的简要分析,“ 在我们周围的所有领域中——岩石层、表土层、大气层、水圈还有生物圈——人类对我们星球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比以前历史的总和还要多。”除了对环境变化的记录,约翰·R·麦克尼尔更为关注的是“本星球的历史与人类历史”的交互作用。在本书的第二大部分中,他分析了人口增长、移民、技术变化、工业化、国际政治、思想等因素——以及它们对环境政策所产生的“反馈影响”(feedback loops)。
早在1900年,研究者就已对地球环境被人类活动深刻改变的双重根源进行了分析。其一是全球人口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前所未有的飞速增长并无丝毫减缓的迹象,其二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同样飞速发展的人类经济活动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能量被毫无生气的替代物所取代。清醒地认识过去一个世纪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极其后果,对于地球的所有生物圈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20世纪是一个颠覆历史的世纪。约翰·R·麦克尼尔通过此书提醒人类应该对环境持谨慎态度并采取行动,以免使全球社会走向生物极限。站在全球史的宏大视野平台上,思考20世纪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环境问题核心区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至关重要。《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中基于科学分析而提出的真真切切及振聋发瞶的观点,值得引发国人深入思索。
(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