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4年10月,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马列教研室,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包括挂职副院长1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6人,副教授6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0人(含在读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青海省优秀思政课教师4名,入选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5人。学院自成立以来,有20人次获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6人次获得小岛奖学金、6人次获得省级、校级教学骨干称号。
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研究方向的研究生,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点招收硕士研究生,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二级学科点,另有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二级学科点,截止2024年6月,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7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1人。
学院自2006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生355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科生培养成效显著,有2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和优秀奖;1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3名学生获得全省第七届青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荣获“全省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学院已向教育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输送专业人才近千人,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学院现有“青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两弹一星’研学平台”和“大学生思想咨商室”四个教研平台,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协同培养实习基地协议单位五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社总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习社分社等学生社团。
自建院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33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成为青藏高原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文科”建设发展为导向,努力建设具有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截至目前,学院已向教育部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输送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专业人才700余人,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数据截止时间: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