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年底,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欣然接受任务并立即回到布鲁塞尔开始着手宣言的写作工作。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共产党宣言》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七篇序言、一个引子和正文四章内容。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一方面阐发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
引子部分说明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共产党宣言》的正文共有四章:其中,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在本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在这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策略思想。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其内容极其丰富。《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深刻解释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人类社会运动演变基本规律,为无产阶级观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产党宣言》指出:“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深刻阐释了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讲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还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讲明了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结合论者。《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深刻表达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
总之,《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特别强调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就要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