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咨商室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经典品读

日期:2023-09-12 来源: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2023年5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建设教育强国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论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的深化与发展,丰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一、首次提出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首次把建设教育强国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四者的关系作了完整系统深刻的表述,并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建设教育强国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系: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建设教育强国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建设教育强国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二、首次明确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项伟大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三、首次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一)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质量决定兴衰,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它关注育人质量本身,体现了体系目标应有的特征。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是强国之基,它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在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其次在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发挥高校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改革。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之间内在的一致性和相互的支撑性进行了表述,说明了为什么要一体统筹推进,为什么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推进,既兼顾了三者各自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说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推进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还对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最新阐释;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作了进一步明确表述;将建设教育强国与党的事业、立德树人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方面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明确表述。讲话指明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赵增胂

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