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作为深入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重要抓手,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6月6日下午在大学生思想咨商室,《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以“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师生分享在红光村的所见所闻,开展交流讨论。

首先,由黄生秀老师以“历史是现实的年轮,书写着文明的轨迹”为切入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重要论述,鼓励同学们畅谈实践教学的所思所想,碰撞思想火花,感悟精神的力量。随后,同学们通过PPT展示和随堂发言的形式进行分享,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岑其科说:“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西路红军的历史知识,了解了他们在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民族团结的道理,明白了只有军民一家,各民族团结,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敬佩,我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我希望能够像西路红军战士们一样,不怕困难,勇于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张乐天同学分享实践过程中,所拍的照片讲述西路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最后,王健老师进行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多参加实践活动走出去,多交流分享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共同成长和进步。

“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将课堂学习与实地体验有机结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感受、理解、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认识,充分利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历史故事背后的细节,讲清和提炼历史故事蕴含的精神,为生动的史实赋予内涵,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丰富内涵。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要多参加,在生动的实践中汲取知识、收获成长。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依托“青海红色文化研究院”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打造课内与课外贯通、教学与实践衔接的“大思政课”,推进思政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