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正值全校上下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6月5日,由青海省教育厅指导,青海民族大学主办,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启动暨集体备课会”在文实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会议室召开。西宁市城东区教育局、果洛州教育局、黄南州教育局、海西州教育局、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市北大街小学、西宁红军小学、尖扎县民族团结红军小学、班玛县藏文中学、海西州高级中学、青海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海油田第一中学等12家合作共建单位,以及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启动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刚、省教育厅党建思政德育处副处长张海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增胂分别致辞。王刚副校长强调,这次由我校牵头合作共建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要求“共同体”建设要紧紧围绕“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努力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的目标要求,依据“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平台功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青海民族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将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红色文化研究院等教研平台,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在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张海元副处长指出,由高校牵头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是提升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要充分利用好共同体这一平台,共鉴思政教学经验、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共育思政教育品牌。赵增胂书记介绍学院概况并作表态发言。随后,王刚副校长为12家合作共建单位授牌。
特邀专家讲座环节,“李朝阳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朝阳教授以“关于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思考”为题,从“思政课需要‘六要’教师、‘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系统考虑、明确‘八个统一’、注意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注意‘讲活’这一关键因素、落实‘大思政课’要求”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书臣教授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着重从落实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引领功能、育人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本次会议能够突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内涵式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示范与研究中心主任韩璐副教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六难’与‘六策’为题,以甘肃省中小学调研数据为切入点,梳理核心问题,提出破解之策。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文祥教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政策背景及学理研究的历史回顾”为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背景及学术研究成果中的“一体化”观点进行了学理分析。
集体备课环节,民大附中郑志庆、城东区教育局赵茜、海西州教育局王志香等10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围绕“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不同学段循序渐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一主题,分享教学体会、展示教学成果、畅谈教改思路。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将为不同学段教师提供交流思想、共同成长的平台,成为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提升教学吸引力、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